读书配先查,是为了在别人的故事里,看懂自己的生活。
人生有苦有乐,有荒诞也有温情,我们常常觉得这些经历只属于自己,但翻开书才发现,原来早有人写下了同样的孤独与挣扎。
一本好书,不会替你解决什么问题,却能让你在迷茫时得到一丝安慰,在痛苦时看到另一种可能。
读书让人明白,生活无论怎样跌宕,依然值得被记录、被理解。
今天想和你分享5本书,它们写命运、写荒凉,也写希望,也许能让你在阅读中,对人生多几分体谅
01
《活着》
作者:余华
《活着》被称为“中国当代最具震撼力的小说之一”。出版后影响巨大,不仅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,还在全世界拥有无数读者。
张艺谋还根据它拍成了电影,国际上拿了大奖,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。
主人公福贵,原本是个地主少爷,爱赌爱玩,家道败落后,亲人一个个离开,他经历了战争、饥荒、运动,但最后他什么都没了,只剩下自己。
展开剩余88%听起来很悲惨,但整本书读下来,你会发现,作者没有让你只感到绝望,而是让你看到人活着的韧性。再苦的日子,他都咬牙活下去。
读完之后,很多人都会问: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为了财富、地位,还是仅仅为了呼吸、吃饭、活下去?
书中给出的答案很简单:活着本身就是意义。只要你活着,就能承受一切、见证一切,也才有可能看到希望。
它让我们学会直面痛苦。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,但活下去,就是最大的胜利。
它会让你在最难的时候,心里有股力量告诉自己:“没关系,我还能活着。”
所以,如果你最近觉得生活很累,很想放弃,不妨翻开《活着》。
你会发现,有时候最大的智慧不是赢,而是坚持着活下去。因为只要活着,一切都有可能。
02
《一句顶一万句》
作者:刘震云
很多时候,我们生活中最难的事,其实不是挣钱,不是拼命,而是好好说句话。
这本书讲的就是“人活着,就是为了解决跟人说话的问题”。
刘震云是当代最会写人情世故的作家之一,他的文字直击人心,看似平淡,却能让人读完后心里一震。
故事分上下两部分,上半部是民国时期一个普通人寻找知音,下半部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和婚姻、家庭、工作里的沟通困境。
你会发现,时代变了,科技变了,但人心没变,孤独也没变。我们每天都在说话,可真正能听进去、能抵达心里的话,可能一句就够了。
书中塑造了127个鲜活的小人物,从杀猪匠到染坊学徒,从传教士到乡村教师配先查,每个角色都在语言的迷宫中跌撞。
老杨卖豆腐时用鼓点代替吆喝,老马听笑话时总担心对方“掏心窝子”,这些充满黑色幽默的细节,勾勒出底层百姓在生存重压下的精神褶皱。
当牛爱国发现妻子出轨时,他首先想到的是“得找个人说说话”;当吴摩西在异乡改名为罗长礼,只为延续童年听过的哭丧喊魂声。
这些情节无不揭示: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,“说”是生存的铠甲,也是致命的软肋。
它让你看到人最深的孤独。生活再热闹,如果没有一个真正懂你的人,那内心依然空荡。
它教我们珍惜那个能和你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人。无论是伴侣、朋友还是家人,遇到了,就是一生的幸运。
03
《人生海海》
作者:麦家
麦家是茅盾文学奖得主、“中国谍战文学之父”,凭借《解密》《暗算》《风声》等作品早已在文学界声名远扬。
而《人生海海》则是他突破谍战题材的转型之作,耗时八年、精心打磨五年才最终出版。
它一经问世,便斩获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,入选豆瓣2019年度中国小说TOP1及《人民日报》2020年度推荐书单,权威性不言而喻。
书名叫“人生海海”,意思是:人生就像大海,起起落落,潮起潮落,苦难和荣耀都只是浪花。读完这本书,你会觉得,生活哪怕千疮百孔,也依然值得。
故事围绕传奇人物“上校”蒋正南展开,他的人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,充满了戏剧性与传奇色彩。
他在抗战时期凭借精湛医术救死扶伤,是战场上的英雄。
为了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,他不惜委身于日本女人,腹部留下了屈辱的刺青,这刺青成了他拼命守护的秘密,也是他后半生悲剧的根源。
然而,即便命运如此残酷,他依然在破碎中选择了活着,这种在苦难中坚守的勇气,令人动容。
就像书里那句话:活着就是硬道理,熬过去,天就亮了。
它教你面对人生的苦难。生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,跌宕起伏才是真实的模样。
04
《生死疲劳》
作者:莫言
2012年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时,评委曾特别提到:“他的作品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,却扎根于中国乡土的深厚土壤。”
而若要找一部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作品,《生死疲劳》一定是绕不开的选择。
这部写了43天、近50万字的长篇,是莫言自己口中“最放纵、最自由”的创作,只用一个荒诞却滚烫的故事,把中国农村半个世纪的变迁,装在了“六道轮回”的容器里。
故事从1950年开始,地主西门闹因为不愿意交土地,被枪毙了。但死后,他居然没有消失,而是不断投胎。
先变成驴,再变成牛、猪、狗,甚至是猴子,最后又重新回到人的身体。
六世轮回,整整50年的人间冷暖,他都经历了一遍。
莫言把历史、现实、人性,都揉进了这个轮回的故事里。地主、农民、官员、小人物……一代又一代的命运,在荒诞里显得格外真实。
你读的时候会笑,但笑着笑着,就会流泪。
它让你重新理解命运。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轮回往复,你怎么看,就会过出怎样的人生。
人生就是“生死疲劳”,但越是疲劳,越能看见生命的坚韧。
每天上班下班、柴米油盐,像一条跑不完的轨道,但哪怕是在最疲惫的时候,也要找到生命的意义。
你会发现,原来痛苦和欢笑都是活着的一部分。
05
《围城》
作者:钱钟书
钱钟书的《围城》被称为中国现代最经典的讽刺小说,是那种一辈子至少要读一次的书。
连很多文学教授都说,《围城》是“现代汉语的巅峰之作”。豆瓣9.2分,几十年过去了,依然让人欲罢不能。
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留洋回来,满嘴洋气,但其实啥本事也没有。
他在婚姻、职场、爱情里到处碰壁:结婚了觉得不幸福,不结婚又觉得孤单;进了大学觉得糟糕,辞了职又后悔;什么都想要,结果什么也没抓住。
钱钟书特别厉害的一点,就是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“围城感”。
婚姻像围城,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;工作也是围城,上班的想辞职,辞职的又想上班。是不是特别贴近生活?
《围城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、事业和婚姻的小说,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著作。
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、自由与束缚的永恒冲突,让我们明白,人生的困境往往源于自身。
我们总是像方鸿渐一样,在围城外时向往城内的生活,一旦进入围城,却又渴望逃离。
我们被各种欲望所驱使,在事业上拼命追求功名利禄,在爱情中盲目寻找所谓的“完美伴侣”,在婚姻里却又常常忽略对方的感受。
我们在不同的围城中进进出出,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。
如果你正对婚姻迷茫,对工作不满,或者觉得人生怎么选都不对,不妨翻开这本《围城》。它会让你在笑声里,慢慢学会和自己和解。
既然围城是人生的常态,那么我们不妨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它,在围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意义。
发布于:浙江省米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